3月6日下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团会议,本次全团会议向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中外媒体开放。在内蒙古代表团的开放团组活动上,中外媒体感受内蒙古发展的蓬勃力量,倾听内蒙古全区上下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,贯穿一条主线,办好两件大事,弘扬蒙古马精神,闯新路进中游的改革故事。
3月6日下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在驻地举行全体会议,并向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中外媒体开放。
亮丽内蒙古的“5个新”都是啥?
01
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提问。
02
划重点:保大局有了新作为
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提问。
越来越多的人们吃上来自内蒙古的绿色食品。
去年粮食总产首次突破800亿斤,稳居全国第6位,增量居全国第3位。
牛羊肉、牛奶产量保持全国第1位。
每年有一半以上粮、肉、奶调往区外、供应全国。
人民日报记者提问。
经济日报记者提问。
用绿电赋能“东数西算”,打造面向全国的绿色算力保障基地,目前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达到80%以上。
很多年轻朋友喜欢的《黑神话悟空》游戏的算力支撑之一,就来自呼和浩特的绿色算力。
03
划重点:产业结构有了新变化
蒙古国News.mn记者提问。
04
划重点:生态治理有了新突破
打好“三北”工程攻坚战。日均治沙6万亩,去年完成建设任务2442万亩、占全国45.8%。在库布其沙漠腹地打造了一条长400公里、平均宽5公里的“光伏长城”,被生动地称为“绿电长城”“生态长城”“富民长城”。
绘就好“保护草原”的风景图。去年在17个旗县开展试点,推动畜牧业生产方式由“多养”向“精养”转变,试点旗县草畜平衡指数从23.9%降至10%的临界值以下。
做好“资源集约节约”的大文章。去年内蒙古农业节水3.8亿立方米、相当于一个约500万人口城市1年的用水量。
新华社记者提问。
05
农民日报记者提问。
中国日报记者提问。
来源:“内蒙古日报”微信公众号